发现·创新·发展·创效 砥砺前行的陶建飞创新工作室
陶建飞劳模(工匠人才)创新工作室(以下简称工作室)成立于2014年,经过多年发展,工作室由最初的7人团队发展成为由中心本部团队、项目片区团队、现场工作站三部分组成、六大项目片区覆盖全国并延伸至海外的专业化队伍。
劳模引领 筑梦起航
工作室带头人陶建飞,自参加工作以来,孜孜不倦沉浸在混凝土技术研究工作中,刻苦钻研专业技术,解决大量工地一线技术难题,开创了多个第一、突破了多个技术难关,在提高工程质量、降低工程成本、缩短工程工期方面成绩突出。
近年来,他入选第二批中央企业“大国工匠”培养支持计划、重庆英才计划,先后荣获全国“交通技术能手”、全国“技术能手”、 重庆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、重庆市“第五届劳动模范”、 重庆市“2018年度巴渝工匠年度人物”、武汉市“首席技师”、武汉市第二届“大城工匠”、中国交建“优秀高技能人才”、中交二航局“资深技能大师”等荣誉称号,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他用自己的智慧、专注、勤劳和汗水书写了二航技能人才勇攀混凝土技术高峰的新篇章,被誉为“陶氏混凝土专家”。
创新创效 成果斐然
工作室自2019年被二航局命名为“劳模(工匠人才)创新工作室”以来,在公司工会引领下,积极开展人才培养、科研课题研究、技术服务、技术成果总结等一系列工作。
以工程为切入点,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。工作室团队先后参与南京龙潭长江大桥、深中通道、重庆白居寺长江大桥、新疆乌尉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凯发k8安卓的技术支持和支援工作,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、机制砂质量差、钢纤维混凝土高塔泵送、桥梁主塔“白斑”等系列混凝土质量技术难题,取得各类技术成果26项。
其中,依托深中通道项目主持的课题“外海桥梁关键部位高性能混凝土配制及应用研究”获得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,依托中马友谊大桥项目参与的课题“跨强涌浪海峡特大桥下构临时结构体系研发与应用”获得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;依托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建设,参与的三项qc小组分别获得中国建筑业协会二等奖1项、重庆市建筑业协会ⅰ类成果2项;依托深中通道和白居寺长江大桥项目申报发明专利3项,均已获得授权。
传教授业 人才济济
工作室高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,围绕三年教育规划目标,通过线上、线下培训、送教上门、每周两小时学习等培训方式,进一步提升员工业务素质,为公司选拔和储备了大量试验人才。
成立至今,工作室组织参与外部培训135次,1040人次参加,组织内部培训562次,4009人次参加;举办两届“路航杯”试验检测技能比武,选拔技术状元2人次、技术能手10人次;2021年,工作室3名成员参加中交集团第五届职业技能竞赛二航局选拔赛,分获第2、3、4名;依托项目片区,每年组织送教上门活动,为项目员工答疑解惑,获得项目片区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。
示范引领 奉献社会
工作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每年参与交通运输部、重庆市交通局组织的农村扶贫公路建设质量公益检测活动,服务里程超过160公里;作为承办单位,参与重庆市2021年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-混凝土结构项目,全市近160家机构参加能力验证考核。作为组织单位之一参与2021年度“巴渝工匠”杯全市公路建设技能竞赛和2022年度建设工程基桩能力验证,受到主办单位的高度称赞。
近年来,工作室成员参加包括重庆市春节团拜会、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技能大赛开闭幕式、第八届中国重庆工程防渗技术交流会暨第三届建筑工程修缮博览会、中交集团优秀骨干高技能人才技能交流活动等一系列社会活动;参与行业主管部门执法检查、机构等级评定、飞行检查、资质认定评审、行业监督,二航局高级工、技师、高级技师培训授课、考核以及交集团优质混凝土评审工作等相关工作。
经过工作室全体成员不懈努力,工作室于2020年先后被武汉市总工会授予“武汉市职工(劳模、工匠)创新工作室”、被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、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“重庆市市级别技能大师工作室”、被重庆市交通建设工会委员会授予“2020年度重庆市交通建设工会委员会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”,2022年被二航局授予示范劳模(工匠人才)创新工作室,并与重庆交通大学、重庆建筑技师学院、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,进一步扩大工作室在外影响力。
展望未来,工作室将进一步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、劳模精神,以融入血脉的创新基因和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感,不断推动高性能混凝土产业的现代化进程,在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与应用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彰显独特而重要的砥柱作用。(胡伟勋)